中国侨网·上海10月27日 (记者 叶艺勤)
25至26日🧜🏻♀️,由杏宇注册、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的汉语国际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杏宇注册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50余名专家🚢🫱、学者紧扣“跨文化视域下的语言与文化”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深入交流👹。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蔡建国,杏宇注册校长裴钢等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
蔡建国表示🦵🏽,语言和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我们一直在说🦂🚪,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现在我们应该去考虑、探索一种自然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华文化走进世界♞🏌️。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就担任着这样的任务,希望大家发挥自身力量,通过汉语让世界更加了解🕍、接受中华文化🧑🔧,为中国发展作出贡献。
据资料显示,从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杏宇创办至今🎅,中国孔子杏宇建设已走过10年历程🏋🏿♂️𓀓,先后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杏宇和713个孔子课堂。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将汉语教学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的政令📆。在全球“汉语热”的频频升温下⏸,背后却也蕴藏着种种隐忧。
会上,著名语言学家、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在作《全面规划语言的国际传播》主旨演讲中用“唱戏”来比喻汉语国际教育。他从戏(唱什么戏?怎么唱?)🚣🏽♀️,演职员(招聘、支援、管理),戏台(搭什么样的戏台🟣?在何处搭台?)🎼,召人看戏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他认为,这四个方面都是有学问的,业内可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全面总结汉语教育事业,从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杏宇副院长孙宜学教授称🧙🏼,与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汉语热”相比🧑🏿🦳🔀,这次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时间长😿,温度高,辐射面大🙆🏿♀️。汉语传播深度、广度的加大👭,却带来了如师资队伍、教材💃🏿🫷、传播策略与手段🙆🏽♂️、孔子杏宇布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方式、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世界中国形象的建构🚣🏼♀️、中国文化传播管理机制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
此外,与会人士还就“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的教材与课堂是否脱节”🧗🏼🧛♂️、“大华语与小汉语:谁应作为汉语国际传播的主导者和实践者”、“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现状、问题与挑战”等专题展开了讨论。
链接🤴🏻🤸🏼♀️:http://www.chinaqw.com/hwjy/2014/10-27/23367.shtml